诚信小故事
两个关于诚信的故事
故事一:
18世纪英国的一位有钱的绅士,一天深夜他走在回家的路上,被一个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小男孩儿拦住了。“先生,请您买一包火柴吧”,小男孩儿说道。“我不买”。绅士回答说。说着绅士躲开男孩儿继续走,“先生,请您买一包吧,我今天还什么东西也没有吃呢”小男孩儿追上来说。绅士看到躲不开男孩儿,便说:“可是我没有零钱呀”,“先生,你先拿上火柴,我去给你换零钱”。说完男孩儿拿着绅士给的一个英镑快步跑走了,绅士等了很久,男孩儿仍然没有回来,绅士无奈地回家了。
第二天,绅士正在自己的办公室工作,仆人说来了一个男孩儿要求面见绅士。于是男孩儿被叫了进来,这个男孩儿比卖火柴的男孩儿矮了一些,穿的更破烂。“先生,对不起了,我的哥哥让我给您把零钱送来了”“你的哥哥呢?”绅士道。“我的哥哥在换完零钱回来找你的路上被马车撞成重伤了,在家躺着呢”,绅士深深地被小男孩儿的诚信所感动。“走!我们去看你的哥哥!”去了男孩儿的家一看,家里只有两个男孩的继母在招呼受到重伤的男孩儿。一见绅士,男孩连忙说:“对不起,我没有给您按时把零钱送回去,失信了!”绅士却被男孩的诚信深深打动了。当他了解到两个男孩儿的亲父母都双亡时,毅然决定把他们生活所需要的一切都承担起来。
故事二;
十七世纪的德国军队里面有一个王子对他的下属亲同手足,受到士兵和各级军官的深深爱戴。一次攻打某国家失败而归的路上,正值冬天的深夜。严寒、饥饿折磨着他以及一些部下,在极度寒冷和饥肠辘辘的状态下,王子慢慢的进入梦乡、、、、、、。睡梦中王子梦见阳光格外的灿烂与温暖,他醒来了,发现自己身上被许多件大衣覆盖,生命得以延续。四周再看,他的部下把大衣都覆盖在王子的身上,早已经全部冻死了。
当时是指什么时候
1、指过去发生某件事情的时候;昔时
《韩诗外传》卷一:“臣先殿上绝缨者也。当时宜以肝胆涂地。负日久矣,未有所致。今幸得用於臣之义,尚可为王破吴而强楚。” 唐 曹唐《刘阮再到天台不复见仙子》诗:“桃花流水依然在,不见当时劝酒人。”《东周列国志》第三回:“当时宣王大祭之夜,梦见美貌女子,大笑三声,大哭三声,不慌不忙,将七庙神主,捆著一束,冉冉望东而去。大笑三声,应褒姒骊山烽火戏诸侯事。”清·田兰芳《哀袁信菴(袁可立孙)》:“屈指甲辰才几日,为欢历历记当时。” 清 纳兰性德《采桑子》词:“近来怕说当时事,结徧兰襟,月浅灯深,梦里云归何处寻。” 田汉《江西杂咏·初访井冈山之四》:“龙潭日夜奔飞瀑,犹作当时怒吼声。”宋· 沈括《梦溪笔谈》:“盖当时未有雁荡之名”。
2、指当时的人们
《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公秉理照物,动必研几,当时嗟服,若有神道。” 李周翰 注:“言既研几而为断决,则当时之人嗟叹而服之,若有神明之道也。”《新唐书·苏晋传》:“晋与齐澣更典二都选,既糊名校判,而晋 独事赏拔,当时誉之。” 宋 王谠《唐语林·德行》:“﹝ 沉传师 ﹞亦为史官,及出领湖南、江西,奉诏在镇修《宪宗实录》,当时荣之。”
3、指在位的皇帝
《后汉书·邓彪传》:“永元初, 窦氏专权骄纵,朝廷多有谏争,而彪在位修身而已,不能有所匡正……故颇以此致讥,然当时宗其礼让。” 明 李贽《书苏文忠公外纪后》:“ 苏长公以文字故获罪当时,亦以文字故取信於朋友,流声於后世。” 明 陈汝元《金莲记·廷谳》:“试读桧枝词,掉舌刺当时。这根株深泉无曲处,分明是妬杀九重飞。”
4、官名
《管子·五行》:“黄帝得六相而天地治,神明至。 蚩尤明乎天道,故使为当时。” 郭沫若等集校引 冢田虎曰:“当时,官名。”
5、正当青春之时
唐 长孙佐辅《对镜吟》:“粧成持照尚当时,只畏愁多遽变衰。”《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徐氏丹桂,年正当时,误了佳期,心中常怀不足。”《醒世恒言·乔太守乱点鸳鸯谱》:“看这姑娘年纪已在当时,情窦料也开了。”
6、适时
《荀子·解蔽》:“当时则动,物至而应,事起而辨,治乱可否,昭然明矣。”《汉书·严安传》:“政教文质者,所以云救也,当时则用,过则舍之,有易则易之。” 欧阳山《苦斗》六一:“如今何家又是官,又是富,正是当时得令,势大财雄。”
7、就在那个时刻;即刻
《海内十洲记·祖洲》:“上有不死之草,草形如菰苗,长三四尺,人已死三日者,以草覆之,皆当时活也。” 元 高文秀《遇上皇》第一折:“天有不测风雨,人有当时祸福。”
梦到九尾狐 求解
命犯桃花,桃之夭夭。
命带桃花,其人性巧,有同情心,爱风流,多才艺,能艺术,如果八字出现桃花而且处于生旺之地则主其人姿容俊美,如果是男人,则慷慨好交游,喜美,色;如果是女人则风情万种,漂亮诱人。桃花并主聪明,倜倘风流,异性缘佳。桃花最忌见水,见之则性,滥,滔,淫,美貌如花,如申子辰人逢癸酉或亥子丑水。时支桃花,时干不宜再见伤官,因为伤官本身已伤害官星,如再座桃花,将导致多夫,及婚,姻不美满的情形。
桃花与女人有缘。诗文中多用桃花烘托美女。如《诗经》有:“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苏轼有“且看桃花好面皮”,尤其是崔护的咏桃花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被誉为借桃花喻美人的千古绝唱。此外,人们还习惯将少女的脸颊称为“桃腮”、“桃靥”。把女子的美貌称作“桃夭柳媚”。女人的胭脂叫“桃花粉”、化妆名“桃花妆”。“自古红颜多薄命”,漂亮女子命运多桀又称之为“桃花命”。就连男子的艳福也常戏谑为“走桃花运”等等。
凡女命带桃花与它支相合,必主外貌尊重,内意风流,心好酒色。如果八字原局伤官,偏财多的人,就显得太多情,且再见原局金水,多见桃花,必更增多,情,多,欲,之,性,因为金水伤官即属多情重义,如再见地支亥子丑或申子辰全更增其力量。
桃花居于年月是"墙内桃花",于日时则为"墙外桃花"人人可采矣。桃花喜与正官、正印同柱:表示自己有自制能力,不致于滥。喜与食神同柱:表示将欲求转为文学、艺术的才华。忌与七杀同柱:表示容易为性,欲,犯,罪,女,性则被迫,坠入风,尘、火坑,于烟,花,界送往迎来。与伤官同柱:表示喜新厌旧、容易自恃才貌、追求时髦,而玩,弄,感,情,成为色,中,恶,魔。与劫财同柱:敢爱敢恨、横刀夺爱、争风吃醋,发生桃,色,事,件。
与偏印同柱:容易自恋、意,淫、同,性,恋。与比肓同柱:孤芳自赏、独身主,义。桃花在命理中有很多名称,有春夏秋冬之分。
从正月至三月为阳春,且为桃花开放的季节,故取名为桃花春。古人三月游春,此时诗人仕女敞开情,怀,互诉衷肠,桃花飘香……桃花春以卯木为真桃花。
此外还有更细的说法,辛卯为死桃花,癸卯、己卯为活桃花,乙卯为仁慈桃花,丁卯为淫,欲,桃花。死桃花不易开放,活桃花易开放;仁慈桃花心地善良,无恶毒之心;淫,欲,桃花之人,言谈举止等方面层次低,以淫见长。
四至六月的桃花,是桃树结果的时候,名为桃花扇。因为四、五、六月为夏季,是人们乘凉纳暑的季节,扇子成为文人雅士手中的一件宠物。以午为桃花之人,也就显得文雅洒脱了(火为文明之象)。但亦有类别之分,壬午为死桃花,甲午为活桃花,丙午为礼仪桃花,戊午为枯萎桃花,庚午为金钗桃花,因此一般以午为桃花之人对生活都比较负责。
七至九月是金秋之时,为金当令,故名为桃花刀。以酉为桃花者为真桃花刀,其辛酉为最强的桃花刀,而癸酉、丁酉为淫欲桃花,带此桃花者,肾功能特别强。乙酉为无根桃花,己酉为活桃花。凡带桃花刀之人婚姻或恋爱时都易造成争斗现象。
十至十二月为冬季,是伏藏之际,是古人享乐的季节。不免饮酒作乐,故名为桃花酒。因古时风,尘,之,所饮酒后即兴作乐,而以此桃花最为淫,欲。王子为真桃花酒,最为厉害,庚子次之,丙子、戊子为死桃花,甲子为仁义桃花。带桃花酒者肾,功,能,强,存,淫,欲之心。桃花在四柱中因其所处各柱又有分别。桃花在年柱者,为头,为早年;处月柱者,为胸肩,为青年,为当令桃花;处日柱者为腹部,为中年;处时柱者,为脚,为晚年。
九尾狐,中国的神话生物,来自于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编纂的山海经。《南山经》云:“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还有《海外东经》云:“青丘国在其北,其狐四足九尾。”以及《大荒东经》亦云:“有青丘之国,有狐九尾。”
在中国神话中,狐狸透过修炼、高人指点或吸收日月精华或人气,能够化身成为人形,最终达至不死之身。《朝野佥载》说 :“唐初以来,百姓多事狐”,当时有谚曰:“无狐魅,不成村。”一说狐狸要幻化成人形需要作法,《酉阳杂俎》记载:“旧说,野狐名紫狐,夜击尾火出,将为怪,必戴髑髅拜北斗,髑髅不坠,则化为人矣。”一说“狐口中媚珠,若能得之,当为天下所爱。”
《淮南子》记载:“禹治洪水,凿轘辕开,谓与涂山氏曰:'欲饷,闻鼓声乃去。'禹跳石,误中鼓,涂山氏往,见禹化为熊,惭而去。至嵩山脚下化为石,禹曰:'归我子!'石破北方而启生。”
此外,九尾狐的传说也流传到了日本和朝鲜半岛。相传狐狸的尾巴是用来储存灵气的地方,当狐狸吸收了足够的灵气,尾巴就会一分为二,到最终裂变成为九条尾巴。当狐狸拥有九条尾巴之后,就会有不死之身。而且还会喷火。毛发为金黄色,脸白色,也就是所谓“白面金毛九尾妖狐”。根据江,户,时,代开始的传说,华阳夫人、妲己、褒姒和玉藻前是这只金毛玉面九尾狐在不同国家和时代的化身。
对金毛玉面九尾狐的姿态有多种说法,分为幻化人型说和狐狸本体说。
狐狸本体说:可以认为其作为狐狸精已经进化到了最高境界,具有九条尾巴。因为具有强大的神通力,体色也从普通狐狸的颜色进化到金色,而面上的毛发也变化为白色。
幻化人型说:关键在“玉面”这两个字上,“玉面”或者“白”在文学上意味着其变幻的都是非常美丽,无限妖娆的女子。
白面金毛九尾狐发源于印度,具体产生原因不明。最早以南天竺屯天沙郎大王之子班足太子之妃华阳夫人的身份出现,打算毁灭南天竺,假传神谕,让班足太子斩千首以祭祀大黑天。却被仙草点出原型,落荒而逃。
公元前11世纪,它出现在中国,杀,死,并,吃,掉了商朝最后一代君主纣所选取的美女妲己并幻化为其型,让纣王荒诞不经,实行暴,政。最后由姜尚辅助周武王起,兵灭殷,用照妖镜照出其本体,并将其斩,首,但其元神却得以逃脱。
公元前780年,其再度出现在中国,并化身为周幽王的宠妃褒姒。为了获其一笑,周幽王在和平时期点燃烽火,终引来灭国之灾和杀身之祸,而褒姒也不知所终。
公元753年,其现身日,本,幻化为16,17岁的名为若藻的美貌少女,用计诱惑了吉备真备,准备同阿倍仲麻吕以及鉴真和尚一起作为第十代的遣唐使乘船返回日,本,但因为途中遭遇大风而未果。 (一说其是同第九代的遣唐使一起返回日,本的。)
大约360年后(公元1113年)北面的武,士,坂,部,行,纲,因为不育而去寺庙祈求一子,白面金毛九尾狐化身为名为藻的女婴出现在其返回的途中,武士夫妇遂收养了藻女,并细心养大。
17年后(公元1130年),被坂部夫妇养大的藻女于18岁之龄选入宫中,被赐名为玉藻前。其无论才能还是美貌都非常出众,深为鸟,羽,上,皇的宠爱。但不久后,鸟,羽,上,皇重病不起。 安,倍,泰,成暗中调查,发现是玉藻前作怪,玉藻前在阴,阳,法,诀前暴露了其白面金毛九尾狐的本体,只得从宫中逃亡。
数年后,其又出现在下野国(现在的那须郡),诱拐旅途中的妇女和小孩并杀害吃掉他们,这些暴行震惊朝纲,鸟羽上皇发出了讨伐白面金毛九尾狐的命令。八万士兵在那须集结,最终将白面金毛九尾狐捕杀。由于其元神不灭,最后只能将它化身的巨大毒石(杀生石)封印。
到了室,町,时,代初期,由会津的示现寺的玄翁和尚开光,杀生石终于被破坏,并飞散到日,本各地。
狐妖多变为美女,以勾引壮丁或少女,《太平广记》卷第四百五十三中《张立本》一则记女子被狐狸魅惑之后的情状:“女即浓妆盛服,于闺中,如与人语笑。其去,即狂呼号泣不已。”。
至于善良的妖狐,则出现在唐人传奇的《任氏传》中,狐,精任氏守贞洁,持家有道,因此沈既济感叹:“异物之情也,有人道焉!遇暴不失节,徇人以至死,虽今妇人有不如者矣。”。
《太平广记》卷第四百五十三《计真》中,计真的妻子死前告诉丈夫自己是狐狸,但计真依旧爱她至死不渝。蒲松龄的小说《聊斋志异》里,作品中常叙述善良的狐仙与凡人相恋的故事。
在中国北方则有狐仙信仰,以乞求狐仙保祐食物年年不断。民间也多有狐仙下马的说法,即指七窍全开之人被狐仙附身后,可预测凶吉,除妖灭鬼。
《北梦琐言•沧渚民》载:“(狐狸)或于村落鸣,则有不祥事”。
《宣室志•李揆》记李揆见白狐在庭中捣练石上,当时被认为是祥符,后来果然官至礼部侍郎。
关于涉江采芙蓉的小作文!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局,忧伤以终老。
发两个哈,第一个可能会比较长,所以请别介意。
一
我仅仅是一个奴隶,呵呵,一个奴隶。在西周,奴隶如同野狗一般贱,做着牛马般的重活,受着猪一般的侮辱。。。但是生活却远远不及猪狗牛马。生活?可笑,一个奴隶有什么生活可言?
我从小就是一个奴隶,小的时候是个小奴隶,长大了,就便成了大奴隶了。“这,就是你们的命!”主人们说。想必我爹娘也是奴隶吧,奴隶的儿子是奴隶,这比欠债还钱杀人偿命还要名正言顺。我的这个主人是我有记性以来的第三个主人了,他不是什么好人,但是也不敢做什么坏事,当然,好事和坏事都不是对我们奴隶而言的。
我的主人很富有,当他母亲死时,陪葬了三百个奴隶,他们与猪羊一同埋在一个墓坑里,活埋。他们其中,有我认识的,但更多的是我不认识的。因为我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主人的书房和千百个卧室中的一个里度过的。我是一个小奴隶,并且我显得乖巧,我只做主人要我做的事情,不做主人不要我做的事情。因为我知道无论怎样,主人都是我的神。这是一个小小奴隶的生存法则,在黑暗奴隶主的统治下,它适用与每一个奴隶。
二
在我十四的那年冬天,主人带着我去打猎,同行的还有几个主人。大雪封山,寒风凛冽,积雪深数尺,白茫茫的一片。同行当诱饵的奴隶死在路上了,为了不让其他主人们扫兴,主人在猎时笑着把我喊到马前,两耳光扇晕我,捆起来,放在雪地上,放在冷风之间,引狼。对于一个只有十四岁的小奴隶来说,狼,就代表着死亡,几十双幽绿的狼眼,几声满月时的狼的号叫。主人说这是我的福分。我早雪中瑟缩着,冻得失去几乎失去了知觉。从那一刻开始,我发誓我要反抗,反抗,反抗!我不能暴露自己。我的主人对我毫无感情,这些主人们对奴隶毫无怜悯。这些人不把另一些人当做人看待,工具是对奴隶最好的注释。我会让主人为他做过的后悔的,会让他付出代价。我的眼泪随着愤怒一起倾泻出来,在冰天雪地里很快成了一挂冰凌,伴着身体的抽搐而抖动。主人们毫无收获,与主人们同样凶残的野狼放过了我,我知道我是欠它们的,冥冥之中,它们成全我让我完成我的斗争。我被我的同伴抬了回来,被放在篝火旁。
因为另一个同行主人的几声奉承,我的主人为了显示他虚伪的慈悲,我被送近了奴隶学校。我学习了文字,近身格斗,使用各种武器,我将这作为我唯一改变命运的机会,我做得很好。当我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我又回到主人身边,贴身保护他。这真是讽刺,我时时刻刻都想杀死他,但是我知道我绝对不能暴露我自己。
三
我将我主人保护地很好,一直很好。我本该一直保持这样,然后在找个机会杀掉他,再逃走。但是,我遇见了她,我明白到我的命运又一次被改变了。她,褒姒,多么美的名字,倾国倾城,幽王的王妃。幽王,周的王,我们的王。
那天,我陪同主人来观看为褒姒准备的表演游行。千万人,浩浩荡荡从皇宫中开出。我主人一恋媚笑地跟着华车后。出了皇宫,我便紧紧跟在主人身旁。我眯着眼睛四处观察,仿佛在嗅着危险的气味。这时,她,褒姒,她转过头来,我和她的目光在空中相遇,那一刻仿佛凝结,我看见一双饱含痛苦的眸子,双眸清澈却泛着痛苦,让我感到深深的心痛。她的痛苦与我的痛苦是多么相似啊,失去自由的人们的眼神是多么的相似,这种眼神只有有着同样经历的人才能读懂。然后,她笑了,笑得那么发自内心。但是随即,她的脸上露出了高贵冷峻的表情,头冠的垂饰荡起,她将头转了过去,不再看我。
当晚,我用匕首割开了我主人的喉咙,血从他嘴里涌出,他嘴唇嗡想要叫喊,但是却涌出了更多的血。他抓住我的手腕,绝望地注视着我,我微笑地注视着他,他的痛苦深深的然后他断气了。我把匕首在他华美的丝衣上擦了擦,重新捅入了他的肚子。然后,让他带着肚子上的匕首沉入湖底。这是他的最终的归宿。
当夜,我潜入皇宫,带走了褒姒。
四
“你要带我去哪儿?”在马背上,她问,手揽我腰,长发飘飘,不笑中带着笑。我不语,她又问:“你会带我去快乐的地方么?”我仍不语。“救我出宫为何又不与我说话呢?”她微微怒到,却在话语中委实生出百般可爱。“你愿怎样?”我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她温暖的声音穿过厚厚的时间的帷幕传响在我积郁以久的心中。
飞奔了一夜,又一夜,她一直在笑,浅浅的笑,很美。
我们只在夜晚赶路,白天实在是太显眼了,皇宫中惊动的消息很快赶上我们。同时,军队,诸侯的军队甚至周王的护卫军队都在集结准备着大规模的搜索,来杀我,来“救”她。
在普通老百姓和奴隶的眼力,我是逃犯,是杀了主人又闯入皇宫截走王妃的身怀绝技的逃犯。我的故事被一批又一批人传诵着,到了最后一定也会变成神乎其神的传说,最终会堙灭在无数嗤之以鼻的嘲讽中的。不过,我知道无论怎样,我是一个奴隶,或许说我曾经是一个努力,这是无法更改的事实,这个残酷的无法更改事实早已深深烙进了我的肌肤,和我的心里,它压迫着我,使我永世不得翻身。
在众多追兵的搜索中,我曾向她保证,“我不会让你回去的”我说。那一刻,她双眸流光,轻声说道:“我相信你”。她如同天仙一般,裙带飘飘,却又站得与我如此的靠近,她如同一株出水芙蓉,亭亭玉立。多日逃亡的辛苦在那一瞬无影无踪,我的心被这爱意融化了。
五
我的斗争,是渺小的,但是是我必须要的,似乎我这一生都在等待着它。最终仿佛如古书中写到的,我们来到了周王势力的边界,那是一片很美的地方,白色的芦苇一片一片,从中穿过一条潺潺的河,河对岸是一望无际的沼泽,沼泽中盛开着她的花——出水芙蓉。
没有一支箭飞来,因为怕伤到她。但军队的脚步声却越来越近,这本身就是一支利箭让人胆寒,而她却笑了,笑的那么美,如对岸的芙蓉。
两人都逃离的机会很渺茫,我必须做出抉择。为了她的生——我甘心去死的。我松开她的手,最后看了她一次,把那绝美的画面刻在我即将停止跳动的心里。然后低声道:“走吧,走吧。”她怔住不动,泪水即将流出,而我却微笑,说:“不要让我做无谓的事。”说完,我迎着那支军队的先锋冲去,不再回头。
我拔出青铜短剑,这是来自于主人的馈赠,现在,与短见相配的匕首还插在主人腐烂的肚子上,成了他唯一的陪葬品。我所受的严厉的训练能使我成为杀人的利刃。“快走!渡过河水就是你的自由!”我高声喊道,没有回头。
“不!”身后传来了她歇斯底里的喊叫。而我却管不了那么多了,我已经冲到了第一个人身前。
我冲向前去,反手一剑,剑锋将他的剑挡开,又顺势剖开了他的肚皮,巨大的冲力将他从下而上的击上了空中。不等他落地,我已经近身到第二个人身旁,抬手转身划破了他的喉咙。这是那支军队的先锋部队,人数不会多于三十人,我有胜算,但是不大,不过现在,来说,胜算又什么重要的呢?
漂亮的格挡,后退,佯攻,在是杀招,我击倒了第五个,第六个,第七个。。。。。。青铜短剑划出优美的弧线斜着劈出,斩了一个人高举着剑的手臂切下了他的头,巨大的血压将头射向空中后猛烈的喷出,制造出一阵血雨。我大吼一声,我身后等待时机偷袭我的人愣了一下,我便要了他的命。我满身是血,有我自己的,大部分是别人的。
我的短剑上下翻飞像精准的飞镖一般划开了一个又一个人的喉咙,切下了一段又一段的肢体。最终,我被包围了。一个人划伤了我的左小腿,我反手持剑插入了他的肩膀,然后。。。。。。另一吧剑插如了我的肩膀。疼痛,我可以自主的忽视它,但是肢体的损伤我没办法弥补。我的动作越来越慢,被刺中数剑,我抬头仰天大笑,笑声中透着苍凉。然后,我持剑的右手被斩断了,剑同手一起飞了出去,我眨眨眼,没有血流出,随后,血喷涌出来。
我倒下了,等待着致命的那一剑。我在一瞬间重新审视了自己的一生,我在该反抗的时候反抗了,斗争了,我绝不后悔,但是——她!
那一剑迟迟没有劈下来,我带着胜利者嘲讽的微笑挣扎着昂起头,却发现她挡在我前面,这是真正的力量的伟大之处。
我两耳轰鸣,眼前事物渐渐模糊,我昏了过去。
六
我仍然没有死,这是她的付出,她回到了幽王身边换得了我的苟延残喘的余生。从此我被流放到了那个地
方,那个美丽的凄惨的地方,我将在那里老去,然后死去。在我死去之前我就被人们遗忘了,我过好在我并不求得让人铭记。
我是被流放的罪犯,同时也是个奴隶,我常常在深夜中惊醒,总梦见她,她笑着,又哭了,泪水挂在带着笑容的脸上,凝结成了冰霜。
我在这荒无人烟的绝美之地一住就十年,然后,我终于等到了一个旅者。我款待了他,听他讲述这十年的故事:“褒姒从逃犯身边被救回来,举国欢庆了三天三夜。但是,从那以后,传说她就在也没有笑过,这传说应该是真的,因为幽王曾为了博她一笑烽火传诸侯,褒姒看到各路诸侯率兵来到城下,果然笑了,传说她的笑容是天仙的笑容,连太阳的暗淡了下来,这不是我们凡间的俗物。不过各路诸侯再得知自己上了幽王的当,纷纷造反,结果幽王就被杀了,你说,这还不是祸水么?”。我默默无语,倚门朝国都的方向望去,一片飞霞遮蔽了我的视野。
我亲手杀死了我的主人完成了我的斗争,而她却用自己的方式杀死了幽王,完成了她的斗争。
七
一年后,又是同样的季节,同样的景象,芙蓉依旧在对岸盛开着,而今却人已不在,我涉水来到对岸,穿过芦苇,采摘芙蓉。
一支,一支,一支,我因失去手臂而残废,这又算得了什么呢?她的离去让我的心成了灰烬。
一支,一支,一支,我直起身子,迎着轻风和朝阳依稀的光,随着白色芦苇的摆动低声吟唱着: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局,忧伤以终老。
一支,一支,一支,生死之间的漫漫长路谁能走尽呢?
一支,一支,一支,或许我就这样忧伤着老去吧。
一支,一支,一支,晨雾快消散了,我的脸上不知是露珠还是泪水。
一支,一支,一支,让我就随着这芙蓉老去吧。希望在老去的日子里,永远都能记起她那绝美的笑。
——————————————————————接下来第二篇——————————————
扩写的哈
夕阳下、一个女子、
带着流水的忧伤、
清幽的江水上、
荡漾开她那、
明媚而落拓的笑容、
脚边的湖水被寂寞层层渲染、
手中的莲花被时光瓣瓣风干、
曾几何时、
我的眼前还有他干净的面容、
他说让我等着、
又怎么能忘却、
那命中、一遍遍出现的脸孔、
那思念、就想心中一条湍急的河流、
那流水的声音、便成为、
她每日每夜绝望的歌唱、
历史成语故事
1、太公钓鱼
商朝末年,纣(zhòu)王荒淫(yín)无度,残暴不仁,人民生活非常艰苦。大臣姜子牙不能忍受纣王的胡作非为,就躲到渭水河边过着隐居的日子。
渭河一带是诸侯姬(jī)昌的管辖范围,姬昌胸怀大志,很爱惜人才。为了吸引姬昌的注意,姜子牙天天坐在河边钓鱼。他的鱼钩是直的,没有鱼饵,离水面有三尺高。他一边钓一边说:“鱼儿呀,你快点上钩吧!”有人好意地告诉他这样钓不到鱼,姜子牙只是笑着说:“鱼儿自己会上钩的。”人们嘲笑他,他也不理会。
结果这件事传到姬昌耳里,姬昌心想他可能是个有才能的奇人,就派士兵去请。姜子牙看到是士兵,不但不理睬,还继续钓鱼,嘴里念着:“钓、钓、钓,鱼儿不上钩,虾米来捣乱!”士兵只好回去报告。于是姬昌又派大臣去请,姜子牙看见是大臣,仍然不理睬,嘴里又念着:“钓、钓、钓,大鱼不上钩,小鱼来捣乱!”大臣也只好回去报告。最后,姬昌就准备了丰厚的礼品,亲自拜访姜子牙。姜子牙看出他的确是一心想要寻找贤能的人,就答应辅佐(zuǒ)他。姬昌为了表示对他的尊敬,就封他为太公。
后来姜子牙连续辅佐文王、武王,推翻了商朝的统治,建立中国历史上年代最久的周朝。
2、平易近人
西周初,周公旦的儿子伯禽封于鲁,太公望(姜子牙)封于齐,周公仍在朝摄政辅佐成王。三年后,伯禽入朝向周公汇报政务,周公说:“为什么来得这么晚?”伯禽说:“我变革礼俗,费力不小。比如服丧,必得服满三年方得去除。”而太公到齐之后,五个月就去汇报政务,周公说:“为什么来得这么快?”太公说:“我大大简化了君臣礼仪,一切依从通俗简易。”太公后来听说了伯禽汇报政务的情况,长叹说:“鲁国后世必定会北面臣服于齐国。政治如果不简要平易,民众就不愿意接近。平易近民,民众才会归附。”
“平易近民”本指政治上通俗简易。到了唐朝,为避太宗李世民讳(huì),凡言“民”处皆改为“人”,此语就改成了“平易近人”。这样一改,意思也就变了,从指政治变成指为人处世的态度,有时也指文章风格浅显易懂。
3、千金一笑
西周末期,周幽王即位后,根本不理朝政,整天吃喝玩乐,醉心于女色。周朝有个诸侯国叫褒(bāo)国,其国君见天子如此荒唐,就来规劝,幽王根本不听,反而把褒国国君关进大牢。
褒国国君的儿子洪德见父亲被关,非常焦急,就与母亲商量如何营救。他们听说幽王非常喜欢美女,就用重金买下一年轻漂亮的少女,取名“褒姒(sì)”,教给她宫中礼仪,然后送给幽王。幽王见了大喜,于是下令放了褒国国君。
褒姒入宫后,很得幽王的宠爱,可是只有一件事不随心意,就是褒姒有个怪脾气,从来不笑。幽王下决心要让她笑一笑,于是贴出布告:谁能让新王后笑一笑,赏金一千。告示一出,一些人争相入宫。有的吐舌瞪眼做怪相,有的说一些荒诞的笑话,可褒姒看了,听了,仍不露一丝笑容。幽王手下有个大臣叫虢(guó)石父,是个会拍马逢迎的坏家伙,他出了一个坏点子,叫做“烽火戏诸侯”。原来古时候,遇到敌情,主要靠烽火台报警。那些烽火台遍布各诸侯国,相邻的两座能互相看见。如果白天某处发现了敌情,就点燃晒干的狼粪,靠“狼烟”传递情报;如果是晚上,就点燃柴草,靠火光传递情报。这样一座传一座,用不了多长时间,消息传遍全国,各地诸侯就会率部队赶往京都,听候调遣。
幽王听了这个计谋,万分高兴,决定一试。一天,天气晴朗,幽王带着褒姒来到城楼顶上,登台远望,远山近水,尽收眼底。幽王下令点燃烽火,顿时狼烟四起,直冲云天。远近诸侯看到烽火点燃,还以为敌国来犯,于是纷纷点齐兵马,向镐(hào)京奔来。他们赶到镐京城下,却看不到一个敌兵,只见幽王和褒姒坐在城楼上喝酒看热闹。这下,可把褒姒给逗笑了。她笑幽王如此轻率行事,笑诸侯这样容易上当。褒姒一笑,幽王高兴了,马上给了虢石父千金的奖赏。那些诸侯可气坏了,知道受了愚弄,就大骂一气带兵回去了。
幽王对此并不在意,为睹褒姒笑脸,又多次玩此闹剧。不久,戎(róng)人发兵前来攻打镐京。幽王看到戎人真的打来了,赶紧派人去点烽火,向诸侯求救。可是这一次,诸侯们还以为天子与王后嬉戏,全都按兵不动。就这样,镐京被戎人攻破,幽王逃到骊山脚下,被杀掉了,褒姒被戎人抓走了。
成语“千金一笑”,形容美人的笑颜十分难得,价值千金。
4、高山流水
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qiáo)夫站在岸边,他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极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5、道不拾遗
春秋时,郑国政治家子产由于平定贵族旧势力的叛乱有功,成了郑国的正卿(qīng)(官名)。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郑国经济发展;同时还主张依法治国,制定了严厉的刑法来处置犯罪行为,因此,国内没有盗贼。“道不拾遗”(路上丢失东西,别人不会捡去);街上的桃树、枣树长满了果实,也没人爬上去摘。由于子产把国家治理得很好,郑国富强起来了,虽然连续三年受灾,老百姓也没受冻挨饿的。
“道不拾遗”这个成语常与“夜不闭户”连用,形容社会风气良好。
6、大义灭亲
春秋时期,卫国的州吁(yù)杀死哥哥卫桓(huán)公,自立为国君。
州吁驱使百姓打仗,激起人民不满。他担心自己的王位不稳定,就与心腹大臣石厚商量办法。石厚就去问自己的父亲——卫国大臣石(què),怎样巩固州吁的统治地位。石对儿子说:“诸侯即位,应得到周天子的许可,他的地位就能巩固。”石厚说:“州吁是杀死哥哥谋位的,要是周天子不许可,怎么办?”石说:“陈桓公很受周天子的信任,陈、卫又是友好邻邦。”石厚没等父亲把话说完,抢着说:“你是说去请陈桓公帮忙?”石连连点头。
州吁和石厚备了许多礼物,却被陈桓公扣留了。原来,这是石的安排。卫国派人去陈国,把州吁处死。卫国的大臣们认为石厚是石的儿子,应该从宽处理。石就派自己的家臣到陈国去,把石厚杀了。史官认为石杀子是“大义灭亲”。
成语“大义灭亲”,现在指为了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对犯罪的亲属不徇(xùn)私情。
7、志在四方
春秋时,晋献公在宠妾(qiè)骊姬的挑拨下,杀了太子申生,公子重耳和夷吾分别逃亡到狄(dí)国和梁国。
后来,晋献公死了,夷吾在秦穆公和齐桓公的帮助下做了国君,他怕重耳回来争夺王位,就派人去杀他。于是,重耳又从狄国历尽艰险,逃到了齐国。
齐桓公对重耳以及追随他的子犯、赵衰、狐偃(yǎn)等人都十分优待,还把一个本家姑娘齐姜嫁给了重耳。重耳在齐国一住七年,日子过得舒服极了,他也不想再回晋国去了。
齐桓公死后,齐孝公做了齐国国君,齐国开始衰弱。子犯、赵衰、狐偃等一起来到桑园里秘密商议,要想办法让重耳离开齐国。
这事让重耳的妻子齐姜知道了。齐姜是个女中豪杰,希望丈夫能做一番大事业,就对重耳说:“公子,你有远大的志向,我很高兴。你走吧!男子汉大丈夫总得做一番事业,留恋妻子和贪图安逸是没有出息的!”
重耳听了很惊讶,说:“我并没打算离开你,离开齐国呀,我不走!”齐姜听了,知道重耳不想走,就和子犯等人商量了一个计策,用酒把重耳灌醉后,把他送出了齐国。
后来,重耳在六十二岁的时候,终于回到晋国,当上了晋国的国君,史称晋文公。
成语“志在四方”,常比喻人要树立远大的志向。
8、退避三舍
春秋时候,重耳逃亡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作为,就以国君之礼相迎,待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忽然问道:“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侍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两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pú)。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成语“退避三舍”,现在常用来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9、病入膏(gāo)肓(huāng)
春秋时期,晋景公有一次得了重病,听说秦国有一个医术很高明的医生,便专程派人去请。
医生还没到,晋景公恍惚中做了个梦。梦见了两个小孩,正悄悄地在他身旁说话。一个说:“那个高明的医生马上就要来了,我看我们这回难逃了。”另一个小孩说道:“这没什么可怕的,我躲到肓的上面,你躲到膏的下面,无论他怎样用药,都奈何我们不得。”
不一会儿,秦国的名医到了。名医诊断后,对晋景公说:“这病已没办法治了。疾病在肓之上,膏之下,用灸法攻治不行,扎针又达不到,吃汤药,其效力也达不到。这病实在没法子治啦。”
晋景公听了,心想医生所说,果然验证了自己梦见的两个小孩的对话,便点了点头说:“你的医术真高明啊!”说毕,叫人送了一份厚礼给医生,让他回秦国去了。
“病入膏肓”这则成语,指病已危重到了无法救治的地步,也常用来比喻事情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
10、唇亡齿寒
春秋时候,晋献公想要扩充自己的实力和地盘,就想找借口派兵去消灭虢(guó)国。可是在晋国和虢国之间隔着一个虞(yú)国,讨伐虢国必须经过虞国。“怎样才能顺利通过虞国呢?”晋献公问手下的大臣。大夫荀息说:“虞国国君是个目光短浅、贪图小利的人,只要我们送他美玉和宝马,他会答应借道的。”晋献公一听有点舍不得。荀息看出了晋献公的心思,就说:“虞虢两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虢国灭了,虞国也难独存,您的美玉宝马不过是暂时存放在虞公那里罢了。”晋献公听后,便采纳了荀息的计策。
虞国国君见到这两份珍贵的礼物,顿时心花怒放,听到荀息说要借道虞国时,当时就满口答应下来。虞国大夫宫之奇听说后,赶快阻止道:“不行,不行,虞国和虢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我们两个小国相互依存,有事可以互相帮助,万一虢国灭了,我们虞国也就难保了。俗话说:‘唇亡齿寒’,没有嘴唇,牙齿也保不住啊!借道给晋国万万使不得。”虞公说:“人家晋国是大国,现在特意送来美玉宝马和咱们交朋友,难道咱们借条道路让他们走走都不行吗?”宫之奇连声叹气,知道虞国离灭亡的日子不远了,于是就带着一家老小离开了虞国。
果然,晋国军队借道虞国,消灭了虢国,随后又把亲自迎接晋军的虞公抓住,灭了虞国。
成语“唇亡齿寒”,比喻双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11、居安思危
宋、齐等国联合攻打郑国,弱小的郑国知道自己兵力不足,于是请晋国做中间人,希望宋、齐等国能够取消攻打郑国的念头。其他国家因为害怕强大的晋国,于是纷纷决定退兵。为了答谢晋国,郑国国君就派人献给晋国许多美女与贵重的珠宝。收到这些礼物后,晋悼公十分高兴,就将一半的美女赏给大功臣魏绛(jiàng)。没想到正直的魏绛一口拒绝,并且劝晋悼公说:“现在晋国虽然强大,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大意。因为人在安全的时候,要想到未来可能会发生的危险,这样才会有备无患。”晋悼公听完魏绛的话,知道他时时刻刻都牵挂国家与百姓的安危,从此对他更加敬重。
成语“居安思危”指处在安全的环境而想到可能会出现的危难。
12、卧薪尝胆
公元前496年,吴王被越王勾践打得大败,受了重伤,临死前,嘱咐儿子夫差(chāi)要替他报仇。夫差牢记父亲的话,日夜加紧练兵,准备攻打越国。
两年后,夫差率兵把勾践打得大败,勾践被包围,无路可走,准备自杀。这时谋臣文种劝住了他,说:“吴王贪财好色,可以派人去贿赂他。”勾践听从了文种的建议,就派他带着美女西施和珍宝去贿(huì)赂(lù)吴王。
文种见了吴王,献上西施,说:“越王愿意投降,做您的臣下,请您饶恕他。”伍子胥(xū)站出来大声反对道:“勾践深谋远虑,文种、范蠡(lǐ)精明强干,这次放了他们,他们回去后定会想办法报仇的!”这时的夫差以为越国已经不足为患,又看上了西施的美色,就不听伍子胥的劝告,答应了越国的请求,把军队撤回了吴国。
吴国撤兵后,勾践带着妻子和大夫范蠡到吴国伺候吴王,放牛牧羊,终于赢得了吴王的欢心和信任。三年后,他们被释放回国了。
勾践回国后,立志发愤图强,准备复仇。他晚上枕着兵器,睡在稻草堆上,还在房子里挂上一只苦胆,每天早上起来后就尝尝苦胆,并让门外的士兵问他:“你忘了三年的耻辱了吗?”他派文种管理国家政事,范蠡管理军事,自己亲自到田里与农夫一起干活,妻子也纺线织布。勾践的这些举动感动了越国上下官民,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越国终于兵精粮足,转弱为强。
再说吴王夫差自从战胜越国后,沉迷于西施的美色,过着骄奢(shē)淫逸的生活。他又狂妄自大,听信奸臣坏话杀了忠臣伍子胥。这时的吴国,貌似强大,实际上已经是走下坡路了。
公元前482年,夫差亲自带领大军北上,与晋国争夺诸侯盟主,越王勾践趁吴国精兵在外,突然袭击,一举打败吴兵,杀了太子友。夫差听到这个消息后,急忙带兵回国,并派人向勾践求和。勾践估计一下子灭不了吴国,就同意了。公元前473年,勾践第二次亲自带兵攻打吴国。这时的吴国已经是强弩(nǔ)之末,根本抵挡不住越国军队,屡战屡败。最后,夫差又派人向勾践求和,范蠡坚决主张要灭掉吴国。夫差见求和不成,才后悔没有听伍子胥的忠告,非常羞愧,就拔剑自杀了。
成语“卧薪尝胆”,现在常用来形容人刻苦自励,立志为国家报仇雪耻。
13、东施效颦(pín)
古时候,越国有两个女子,一个长得很美,叫西施,一个长得很丑,叫东施。东施很羡慕西施的美丽,就时时模仿西施的一举一动。有一天,西施犯了心口疼的病,走在大街上,用手捂住胸口,双眉紧皱。东施一见,以为西施这样就是美,于是也学着她的样子在大街上走来走去,可是街上行人见了她的这个样子,吓得东躲西藏,不敢去看她。
后来人们就用“东施效颦”来比喻不知道人家的好处和本身的缺点在哪里,胡乱模仿。
14、后生可畏
孔子周游列国时,曾见过一个小孩,举止言行很不一般。这孩子用泥土堆了一座城堡,坐在里面,挡住了孔子的路。孔子问他为什么挡住他的车,不让他过去?小孩说:“只听说过车子绕城走,没听说城堡还要避车子的!”孔子非常惊讶,没想到孩子这么小却这么会说话。小孩说:“听说鱼生下来三天就会游泳;兔子生下来三天就会跑了,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呢?”孔子一听非常感叹地说:“真是后生可畏啊!”
成语“后生可畏”,现在指青年人是新生的力量,很容易超过他们的长辈。
15、知人不易
孔子走到陈国和蔡国之间的时候,穷困不堪,连野菜汤也喝不上,七天没有吃到一粒粮食,只好在大白天里睡大觉。
他的弟子颜回找到一点米,把它放在甑(zèng)里面煮。饭快熟了,孔子看见颜回抓甑里面的饭吃。
过了一会儿,饭熟了,颜回请孔子吃饭。孔子装着没有看见刚才那件事的样子,站起来说:“刚才我梦见祖先,要我把最干净的饭食送给他们。”
颜回连忙说:“不行,刚才有灰尘掉进甄里,把饭弄脏了一些,我感到丢掉了不好,就用手把它抓起来吃了。”
孔子听了感慨地说:“我所相信的是自己的眼睛,但眼睛看到的还是不可相信;我所依靠的是自己的脑子,但脑子有时也靠不住。你们要记住,了解一个人确实不容易呀!”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要真正识别一个人是很不容易的。不要轻易地用自己“亲眼所见”来为一个人下结论。
16、不耻下问
卫国大夫孔圉(yǔ)聪明好学,更难得的是,他是个非常谦虚的人。孔圉死后,卫国国君为了让后代都能学习和发扬他好学的精神,特别赐给他一个“文公”的称号。后人就尊称他为孔文公。
孔子的学生子贡也是卫国人,但是他却不认为孔圉配得上那样高的评价。有一次,他问孔子:“孔圉的学问及才华虽然很高,但是比他更杰出的人很多,凭什么赐给他‘文公’的称号?”孔子听了微笑说:“孔圉非常勤奋好学,脑筋聪明又灵活,而且如果有任何不懂的事情,就算对方地位或学问不如他,他都会大方而谦虚地请教,一点都不因此感到羞耻,这就是他难得的地方,因此赐给他‘文公’的称号是很恰当的。”经过孔子这样的解释,子贡终于服气了。
成语“不耻下问”,现在指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道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
17、孟母三迁
孟子小时候,父亲就死了,母亲仉(zhǎng)氏守节。孟子家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他就学了些丧葬之类的事。孟母想:“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就离开了,将家搬到街上,离杀猪宰羊的地方很近,孟子就学了些做买卖和屠宰的东西。孟母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夏历每月初一这一天,官员进入文庙,行礼跪拜,揖(yī)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记住。孟母想:“这才是适合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
成语“孟母三迁”,现在常用来强调环境对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性。
18、孟母断机
孟轲(kē)是战国时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他的成就与他母亲的严格教育是分不开的。
孟轲小时候也很贪玩。一天,孟母正在织布,还未到放学时间,小孟轲却逃学跑回家。孟母见了,气得浑身发抖。她把小孟轲叫到跟前,说:“孩子,穷人无本,力气是钱。娘每天没日没夜地辛苦织布,赚(zhuàn)钱供你上学。可是,你却逃学。”说着,孟母拿起剪刀,“咔嚓”一声,把织布机上的绫(líng)子一刀剪断。
小孟轲见娘生这么大的气,吓坏了,连忙央求说:“娘,我错了!我一定改!”
孟母见小孟轲知错,舒了一口气,指着机上的断绫说:“孩子,不管做什么事,功到才能成。你不好好上学,就跟这些断绫一样,怎么能成材呢?”
明白了娘的一片苦心,小孟轲赶快回到学堂。从此以后,他再也没有逃过学。
孟轲在孟母的循循善诱下,勤奋学习,成了学堂里有名的好学生。
19、曾子杀彘(zhì)
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儿子哭闹着要跟着去。夫人哄儿子说:“你先在家呆着,待会儿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夫人刚从集市上回来,曾子就要捉猪去杀。夫人就劝阻说:“我只不过是跟孩子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小孩子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要向父母学习,听从父母的正确教导。现在你欺骗他,这是教孩子骗人啊!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这不是正确教育的方法。”
于是曾子就杀猪煮肉给孩子吃。
成语“曾子杀彘”,现在常用来强调教育儿童要讲究诚信,言行一致。
20、毛遂(suì)自荐
春秋时,秦军在长平一线,大胜赵军。秦军主将白起,领兵乘胜追击,包围了赵国都城邯(hán)郸(dān)。
大敌当前,赵国形势万分危急。平原君赵胜,奉赵王之命,去楚国求兵解围。平原君把门客召集起来,想挑选20个文武全才的人一起去。他挑来选去,最后还缺一个人。这时,门客毛遂自我推荐,说:“我算一个吧!”平原君见毛遂再三要求,才勉强同意了。
到了楚国,楚王只接见平原君一个人。两人坐在殿上,从早晨谈到中午,还没有结果。毛遂大步跨上台阶,大喊道:“出兵的事,非利即害,非害即利,简单而又明白,为何议而不决?”楚王非常恼火,问平原君:“此人是谁?”平原君答道:“此人名叫毛遂,乃是我的门客!”楚王喝道:“退下!我和你主人说话,你来干吗?”毛遂见楚王发怒,不但不退下,反而又跨上几个台阶。他手按宝剑,厉声说:“如今十步之内,大王性命在我手中!”楚王见毛遂那么勇敢,没有再呵斥他,就听毛遂讲话。毛遂就把出兵援赵有利楚国的道理,作了非常精辟的分析。毛遂的一番话,说得楚王心悦诚服,答应马上出兵。不几天,楚、魏等国联合出兵援赵。秦军撤退了。平原君回赵后,待毛遂为上宾。他很感叹地说:“毛先生一至楚,楚王就不敢小看赵国。”
成语“毛遂自荐”由此而来,比喻不经别人介绍,自我推荐担任某一项工作。
21、狡(jiǎo)兔三窟(kū)
春秋时代,齐国有位叫孟尝君的人,家中豢(huàn)养着许多门客。在这些门客中,有位叫冯谖(xuān)的人,常常一住就是很长一段时间,却什么事都不做。孟尝君虽然觉得很奇怪,但是好客的他还是热情招待冯谖。
有一次,冯谖替孟尝君到薛地讨债,他不但没跟当地百姓要债,反而把债券(quàn)全烧了。薛地人民都以为这是孟尝君的恩德,心里充满感激。到后来,孟尝君被齐王解除相国的职位,前往薛地定居,受到薛地人热烈的欢迎,孟尝君才知道冯谖的才能。直到这时候,不多话的冯谖才对孟尝君说:“通常聪明的兔子都有三个洞穴,这样才能在紧急的时候逃过猎人的追捕,而免除一死。但是你却只有一个藏身之处,所以你还不能把枕头垫得高高地睡觉,我愿意再为你安排另外两个可以安心的藏身之处。”于是冯谖去见梁惠王,他告诉梁惠王说,如果梁惠王能请到孟尝君帮他治理国家,那么梁国一定能够变得更强盛。于是梁惠王派人邀请孟尝君到梁国,准备让他担任治理国家的重要官职。可是,梁国的使者一连来了三次,冯谖都叫孟尝君不要答应。梁国派人请孟尝君去治理梁国的消息传到齐王那里,齐王一急,就赶紧派人请孟尝君回齐国当相国。冯谖要孟尝君向齐王提出希望能够拥有齐国祖传祭器的要求,并且将它们放在薛地,同时兴建一座祠(cí)庙,以确保薛地的安全。祠庙建好后,冯谖对孟尝君说:“现在属于你的三个安身之地都建造好了,从此以后你就可以垫高枕头,安心地睡大觉了。”
成语“狡兔三窟”,意思是狡猾的兔子有三个窟。比喻藏身的地方多。
历史上的“烽火戏诸侯”有哪些疑云?为何宠妃褒姒不会笑?
当我再一次熟读“烽火戏诸侯”的典故时,突然想到了“狼来了”的故事,都是因撒了谎而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两者之间能画等号吗?
大家都知道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其主角到底是谁?是周幽王,还是褒姒?但是,历史总会把责任推到女人身上,尤其是美女,比如汉成帝玩弄赵合德时,死在了对方的床上,人们怪罪赵合德把汉成帝累了。当年吴三桂不顾明朝的安危,亲自引清兵入关,合力打败李自成,人们说他是为了一个女人陈圆圆。这些事例,本来是男人自己愿意做的,结果出了问题,人们却怪罪女人,并且有一个恰当的词“红颜祸水”。
当然,褒姒也难逃人们和历史的偏见,我们来看褒姒究竟是怎样一个传奇的女人?她是中国古代四位著名的宠妃之一——夏之妺喜、商之妲己、周之褒姒、晋之骊姬——她美若天仙,妖媚动人,倾国倾城,深得周幽王的宠爱。
经历了多次“烽火戏诸侯”的事件之后,导致周国灭亡,褒姒被推上了历史的风口浪尖,成了后人评说和辱骂的对象。我觉得,褒姒只是周幽王鸟笼中一只彩色的蝴蝶,无论怎样扇动翅膀,也不可能冲出鸟笼。对于这样一个柔弱的美女,烽火戏诸侯不该是她的错。
在人们心中,历史上的许多美女,都没有好的印象,也没有好的下场,因为一些事件,人们喜欢将一顶顶“间谍”“灭国”“红颜祸水”之类的、沉重的帽子,戴在她们的头上。例如西施导致了吴国的灭亡;安史之乱,因杨玉环成了灭国前兆;貂蝉以倾城之色同时迷倒当时把持朝政的董卓极其心腹大将吕布,使吕布于董登基之时杀死董卓,是汉末的一大历史转折点;褒姒也不例外,烽火戏诸侯,间接导致了周国的灭亡。
我们穿越无数个时空,回到那个历史的最前沿,看看那个停驻在时空中的美女褒姒,是如何的娇艳,妩媚,丰姿绰约,让堂堂的周幽王拜倒在她的裙下,不能自拔。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褒姒的身世,据说,周朝时期,周宣王执政。一天夜里,周宣王做了一个恶梦:梦见有个女巨人头戴黑盔,身披黑甲,手执用桑木做成的大弓,腰间挂着用箕木制成的箭袋,她弯弓搭箭。瞄准周朝上方的太阳,一箭射在太阳上,“砰”的一声巨响,太阳炸开了花,零零碎碎地掉落下来,周朝大地顿时一片漆黑,周朝灭亡了。
周宣王惊醒过来,明白是一场梦,可也吓出一身冷汗。随后,周宣王心中有了不祥的预兆,始终有一团阴影笼罩心间,于是下令:全国内禁售用桑木制成的弓箭和箕木做成的箭袋,违者斩首示众。偏偏有一对姓韩的夫妇不知情,违反禁令,他们被官兵追捕,夫妇俩逃命到了深山老林,准备逃到相邻的褒国境内。
两人走到密林深处,突然听到一只狗叫,他们寻着声音走过去,狗没有逃走,像遇到了亲人一样,向他们摇头摆尾,张着嘴发出哼哼的撒娇声。狗的旁边有一个背篼,两人拔开杂草,好奇地走了过去。
原来狗是被一根绳子套在树上的,身旁的背篼里是一个熟睡的女婴,长得水灵灵胖嘟嘟的。韩妻抱起女婴,女婴睁开眼时咯咯咯地笑起来,脸庞还有一个小小的酒窝,样子十分可爱。夫妻商量了一下,决定将女婴带出去。韩妻抱着女婴深一脚浅一脚,穿过密林,走出大山,逃到褒国去了。为怕女婴日后的来历被人嘲讽,韩妻给女婴取了个名叫褒姒。
公元前779年,周宣王驾崩,太子周幽王登基。周幽王即位后任用虢石父子为其执政,自己则吃喝玩乐,沉迷酒色,不理朝政。虢石父子对周幽王一味奉承。父子俩好利喜功,对内一手遮天,对外大肆搜刮,还四处攻打邻近的国家,搞得民不聊生。
周幽王对虢石父子的所作所为全然不知。为了寻求新鲜和刺激,他命宫里厨子每天要为他换一酝从未尝过的人间佳酿,做一道从没吃过的佳肴。更有甚者,让手下大臣,每天对他更换一个未宠幸过的妃子,真是人心不足,异想天开,吃到碗里,望着锅里。
此时,正值周朝和褒国发生战事,褒国一败再败,褒国国君为此忧心忡忡。当他听说周幽王正中于女色,计上心来,他知道褒国有个绝色美人定能满足周幽王。此美人正是当年的褒姒,如今已经长到17岁了,肌肤白如凝脂,长得清丽可人。她的美是从骨子里升腾出来,为人却不苟言笑,人称她冷芙蓉。她像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红尘世间的纷纷扰扰,都与她毫无关系。
不久,周幽王听到禁军禀报,说褒国的议和使者求见。周幽王心想,褒国兵微将寡,气数将尽,不足两月周朝大军就能攻入其都城,现在褒国要来议和,真是异想天开。褒国的使者身穿着一身素缟,戴着头笠,黑纱巾蒙面,来到大殿前只是弯腰行礼,却不摘去头笠。
周幽王本来对褒国使者不屑一顾,今见来使竟如此傲慢无礼,雷霆大怒,他从龙椅上跳了几起,拍着案台,大声吼道:“大胆来使,见了孤王,还敢这般无礼,难道你不知褒国气数已尽?不知冒犯孤王是死罪一条?”来使回答道:“请大王见谅,本人不摘头笠,事出有因。”
周幽王听到来使竟有莺声歌喉,十分动听,心生好奇,鼻子里哼了一声,轻蔑地说:“莫非贵国觉得惨败给我周朝,觉得羞愧无颜,特叫你这身打扮,前来投降?”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