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人结婚的风俗习惯
苗族结婚仪式非常隆重,在结婚前一月,女方开始哭嫁,村中未婚姑娘,每晚聚 会陪哭,嫂子们劝解亦哭,统称“哭嫁”,实际是唱出嫁歌。婚前三日男方送肉酒聘礼到女家。女方则宴请宾客,舅爷,姑爷及亲友礼作贺。这时“哭嫁”也达到高潮。
结婚之前一天叫“插花日”此日女方家宾客齐集,男方必须在插花日派迎亲队伍去女方家。迎亲队伍由年青的7----11人单数组成。领队的男人叫“娶亲大哥”,女子叫“娶亲婆”另外还跟随一班吹鼓手[乐队]。迎亲队到女方家寨外即鸣放鞭炮,女方紧闭大门,必待娶亲大哥送 上开门礼红包,讲一番娶亲客套话,才准进门, 迎亲队坐席饮酒时。女方村中的姑娘们会向迎亲客人们劝酒,必将迎亲客人灌醉,姑娘们还借劝酒、上菜、上茶、盛饭等伺机向迎亲人脸上摸抹锅底黑,摸得娶亲人个个成为大花脸,名曰“打粑”, 或用豆渣和荨麻叶对娶亲人围攻,打得娶亲人遍体都是豆渣;荨麻叶蜇得娶亲火焦辣疼,叫“打亲”“打发”,既越打越亲,越打越发。要女方待老年人出来制止才停。然后,晚上男女青年可以对唱山歌,通宵达。结婚日叫做“正日”,正日黎明,开始发亲,由女方送亲大哥[兄弟]背新娘从正门出换新鞋送入户门外的花轿中,抬去男家。若途中与别寨娶亲队伍相遇,则各抢先从高处绕过。到了男家门外就由娶亲大哥背新娘从门前火盆上走过,然后新郎新娘行礼拜堂,男方则大摆宴席三天,答谢亲朋好友等不在话下,过完三早后新郎陪新娘回娘家探亲小住几天。
土家族结婚时有什么习俗
与汉族相比较而言,虽然土家族也重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总体而言婚姻还是自由的。土家族未婚青年男女在摆手节、女儿会等大型节日和生产活动中相识、相恋,以对山歌、吹木叶表达爱情,在征得双方父母同意后便可结婚。土家族的婚姻习俗是是所有土家民俗中仪式最为复杂、程序最为完整、细节最为精致的民俗之一,其程序可分为五大部分:求肯(即求亲)、定亲、结婚、送亲、回门。其中每一大部分又由许多小环节构成,程序极为完整,内涵颇为丰富。
土家族传统结婚习俗一、求肯(即求亲)
男女双方有意之后,男方会选着一位能说会道的媒人(通常为女性),带上一些男方准备的糖酒、腊肉等,去女方家求亲。此时,媒人会极力撮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完成男方的托付。若女方家长收下了礼物就表示默许了这桩姻缘,随后就是“通族”即女方家长向父老乡亲宣布自己女儿的婚讯。“通族”分为两种,一种是口头上的即女方父母挨家挨户告诉他人女儿的婚讯,另一种是女方办一场酒席(酒席所需的物品一律由男方提供),请父老乡亲吃一顿饭,在酒席上宣布女儿的婚讯,这顿饭是不能收父老乡亲的礼金的。
土家族传统结婚习俗二、定亲
求肯成功以后就是定亲,俗称“写八字”、“吃耳朵酒”。酒席依旧是由男方提供物品,女方举办,宴请乡邻。“写八字”就意味着正式的定亲,男方当然也要来参加“写八字”,主要是来认亲,认识女方的一些亲戚朋友。在酒席开始之前,男女双方要相互交换生辰八字,同时要请风水先生把结婚的日记定下来,俗称“报日子”。酒席结束后,男方要把事先准备好的糖、酒、粑粑等给前来参加宴席的父老乡亲,粑粑一般是四个或者六个,不能是单的,也不能是八个,因为人们觉得“八”有“倒八辈子霉”的意思,不吉利。需要注意的是,男方既要给女方的乡邻(多为父亲一方的人)准备粑粑,也要为女方母亲娘家一方准备粑粑,所以双方一定要事先商量好具体的人数,确定礼物的数量,可多不可少,因为在送出父亲方的礼物之后,要确保母亲娘家方的礼物依旧是足够的。
土家族传统结婚习俗三、结婚
“八字”写过之后,女子离家的日子也就开始倒计时了。这时,男女双方都会为婚礼忙碌,女方要置办嫁妆,男方置办结婚所需物品。在结婚前一个月(也有七到十天前开始的),女子就会停止下地做活,开始进入“哭嫁”环节。哭嫁是整个土家婚嫁习俗中最为独特、最为动人心弦的环节,土家族女子从十二三岁起就开始学习哭嫁,并且哭的好不好也成为衡量一个女子是否贤惠的标准,如果哭不好或者不会哭,就会被人看作没教养,甚至受到歧视。总的来看,哭唱的内容主要有“哭爹娘”、“哭哥嫂”、“哭姐妹”、“哭叔伯”、“哭陪客”、“哭媒人”、“哭梳头”、“哭祖宗”、“哭上轿”等。“歌词”既有一代代流传下来的、传统的,也有新娘和“陪哭”的姐妹们即兴创作的。哭嫁歌是新娘为了表达离别之情,由新娘哭诉、亲人们劝慰开导的一种以哭伴歌的形式,它抒情性强、曲调低沉、哀婉动人,被音乐家誉为“中国式的咏叹调”。
在婚期到来的前一天要进行“圆礼”,所谓“圆礼”是指男方需为新娘买一套衣服、鞋子等,同时也要为女方提供酒席所需的猪肉,这些都要男方请人送到女方家,同时女方也要为男方买一套结婚用的衣服和鞋子,让来人带回去给男方,不能让人空手回男方,不然很是失礼。
“园礼”后就是大婚之日,这一天的宴席称为“接客酒”,意为广接各方亲朋好友,这时客人需要给一定的礼金以示祝贺之意。第二天便是“戴花酒”,女方举行“戴花酒”,要摆出所有嫁妆,亲友送礼祝贺,同时给新娘“开脸”,用红线将脸上汗毛扯掉,把眉毛修成弯月形,解辫挽髻于脑后,插上银饰,头围新丝帕,标志着新娘已不再是懵懂少女而已为人妇。“戴花”一般在堂屋由礼仪师举行,此时新娘的长辈需要给新娘一个红包,俗称“嫁妆钱”,可多可少,视亲疏而定,视条件而定。新娘戴完花以后就会回到闺房,按照风水先生事先看好的方位坐在床上等待男方的迎娶。
土家族传统结婚习俗四、送亲
当男方的迎亲队伍进入新娘的村寨时,在正式进入新娘家之前会有一个“拦门酒”。所谓“拦门酒”是要在新娘家堂屋门口放一张八仙桌,摆上包谷烧酒,并请来寨中德高望重的族老和歌师来组织仪式。迎亲队伍来到堂屋前时,首先由女方主管把门的族老唱讲贺词,然后迎亲队伍中最年长且声望高的长者唱答谢词。若男方的唱答能让女方满意,则在门前饮酒,开门接客,否则就会被关在“门”外(一般不会故意刁难男方,若男方回答不上来,女方会给一些提示)。
迎亲队伍进了门会受到主人热情的款待,女方也要为送亲做最后的准备了。当出阁吉时到了,会有“拖亲”,即比新娘年长的女性“阻止”新娘出阁,表达对新娘的不舍。“拖亲”后,新娘必须从堂屋出门,当新娘跨过门槛的一瞬间,礼仪师会讲一把筷子(通常为十二双)扔向新娘的头顶,口中念到:“一把筷子十二双,今朝送你到外乡。贵也从今天起,贱也从今天完”。当筷子要落到新娘头上时,送亲队伍中会有人给新娘撑开一把伞,避免筷子砸到新娘。而送亲的人选早在“接客酒”那天就由主任和礼仪师商量确定下来了,送亲队伍中的“送亲婆”是最为重要的角色之一,一般由新娘的嫂子、婶婶、姑姑等充当。无论是男方的迎亲队伍,还是女方的送亲队伍在确定迎亲或者送亲时都要遵循一条规则,即俗语所说的“姑不娶,姨不送”,意思是姑父不能为男方迎亲,姨妈、姨夫不能为女方送亲,因为“姑”和“孤”谐音,“姨”和“一”谐音,两者皆有“鳏寡孤独”之意,不吉利。在新娘出门之前,新郎要见岳父岳母并向他们保证自己会好好对待他们的女儿,凡事会让着她,叫岳父岳母放心。偶尔也会有“哭女婿”,即岳母放心女儿不下,要求男方好好对待自己的闺女。但是,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出现的,因为女儿出嫁是喜事,应该要让女儿开开心心出门,不宜破坏喜庆的氛围。
新娘出门后要在村头洗一下脸,意为不能带走娘家的一粒灰,而这个洗脸水新娘不能自己倒掉,会有人帮新娘倒的。新娘在离开村子的时候,不能回头,要一直走到男方家。
在到达男方家之前会有个叫“回喜神”的仪式,俗称“拦送亲婆”,即男方会在进入男方家的必经之路上放一个小的八仙桌,有人手拿一只大公鸡,拦住“送亲婆”的路(“送亲婆”多为两人),口中念念有词,然后一刀杀死公鸡,一脚踢翻八仙桌,送亲队伍方可继续前行。之所以要这样,是因为人们相信新娘从屋里出来时会带着女方祖先的鬼魂,这个仪式就是为了驱赶掉新娘身上的鬼魂。
“回喜神”之后就是拜堂成亲了。新娘与新郎在堂屋中央相对而立,由礼仪师主持婚礼,大致可分为拜天地、拜祖宗、夫妻对拜三部分。
拜完堂之后新娘和新郎就会进行“抢床”,所谓“抢床”就是看谁先坐到床上,因为有谁先坐到床上以后就是谁当家的说法。这时,男方多会有人来阻止新娘先坐上床,所以“抢床”多一男方的胜利而结束。当新娘坐在床上时,新郎的侄女或者其他小女孩会给新娘端来一盆洗脸水,新娘在洗过脸之后需要给小女孩一个红包。在随后正式的宴席上,送亲队伍中的“送亲婆”要和男方选出的两名妇女(不一定是两名,数量要和“送亲婆”数量一致)“讲礼性”,双方会以歌唱的形式表达对新婚男女的祝福,其内容涉及极广,有时也会成为双方之间的比赛,很是有趣。席间,新娘和新郎会给参加宴席的来宾奉上“鸡蛋茶”,而客人则需要给一定的礼金。这时,客人们会尽力地捉弄新人,整个宴席便在愉快声中结束。
湖南女子要准备什么嫁妆有哪些礼仪
嫁妆是女子出嫁时,从娘家带到丈夫家去的衣被、家具及其他用品。那么湖南女子嫁出去需要准备什么嫁妆呢?下面一起来看看湖南女子的嫁妆及礼仪吧!
湖南女子的嫁妆
一、子孙包
子孙包是事关生养的,其实就是一条被子,打成行军包状,不过里边放着一件绣着百子,就是100个小孩的缎面和一条新床单,一对枕头,还有5个红蛋用青布扎起来,还有一个小红包。打子孙包这么重要的工作,是在婚礼前一个晚上进行,是由父母公婆健全、儿女双全这样的“全福婆”才有资格打的。结婚这天,也只有新娘或新郎的父母健在、生有儿子的舅舅才有资格去背子孙包,带着新娘进入婆家。
二、官箱
嫁妆中另外一个重要之物就是官箱,也就是一个小木箱,上边再摆一棵万年青,里头装有几根稻草,叫“剩头”,预兆发财之类;两条新围裙、新娘的两件衣服;最重要的是一叠现金和一张存折,就是俗称的压箱底的钱。
三、鸳鸯枕
鸳鸯从古至今都是爱情的永恒象征,是一夫一妻、相亲相爱、白头偕老的表率,甚至认为鸳鸯一旦结为配偶,便陪伴终生,即使一方不幸死亡,另一方也不再寻觅新的配偶,而是孤独凄凉地度过余生。因此也多用来形容相互扶持的,相亲相爱的夫妻。“鸳鸯枕”陪嫁则更是表达了对夫妻恩爱,白头偕老,永不分离的美好祝愿。
四、房子
不少年轻人因为没有房子而止步于婚姻,假如女方可以陪嫁一套楼房的话,很多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其实在买房子的问题上还是众人一起出力才好,因为很少有家庭可以单独供起一套房,如果男女双方感情够好的话那就联合“准亲家”的力量,至少在家电、装修方面可以分担一部分责任。
五、存折
父母们如果在为嫁妆发愁,还不如直接给他们一个存折,让新人们自己去投资,至于存折需要存多少钱,可以根据父母们的意愿。
六、其他
1.客厅: 水果盘,花瓶,鸡毛单走,扫把,畚箕,防尘罩,烟灰缸,假花,盆景,针线,剪刀,鞋架,地毯。
2.书房: 电脑,电脑桌,电话机。
3.陪嫁衣: 西装,衬衫,皮带,鞋子。
4.卧室: 首饰盒,压床娃娃,电熨斗,熨衣板。
湖南婚嫁礼仪
1.父母送亲、不同屋、不同桌
湖南农村办婚礼的时间是不一样的,不像现在城里人,可以男女双方将婚礼合并一起办。
湖南农村结婚是以男方为主,婚礼日期一般是两天,两家各自同时办。而这两天婚期中,女方在第一天宴请所有宾客,第二天黎明时,男方的接亲队伍,就将新娘接走了,女方的婚宴就结束了。女方的送亲人就会跟随新娘一同到男方家在吃一天饭。
如果你是女方的亲戚朋友,是远客、年长的、辈份高的亲戚,都是提前一天到达。送亲的人选是相当严格的,表哥表弟主要挑嫁妆。至少要有八个人以上,如果表哥表弟少嘛,也可请自己的好朋友来挑,一路挑着嫁妆浩浩荡荡,很是有面子。
细究为什么要表哥表弟挑嫁妆,原来是男方家要给红包的,肥水不流外人田嘛!送亲的人还有父母、哥哥妹妹、叔叔等,以前是母亲不送亲的,有“只是嫁女,不是嫁母亲”之嫌。
到如今,习惯改了些,母亲可一并送亲,但父亲与母亲用餐时,不得同坐一屋,更不得同座。爷爷辈的,就不参与送亲了,外婆就更不可能了,隔得太远了。
2.出嫁必哭
女方宴请宾客之后,第二天的凌晨,大家吃过早餐后,新娘要梳妆打扮。女方家要摆香案,鞭炮、蜡烛钱纸、香,芝麻,一样都不能少,鱼(一定得是鲤鱼)猪肉、酒水及水果等供品一应俱全。新娘面对列祖列宗牌位下跪叩三个响头,向列祖列宗告别,从此后就不是这个家的了。
这就是所谓“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随即得大声哭出来,以表孝心与感恩。
如果远嫁他乡,有些新娘,很多年都不能回家一次,想想生育、养育她的父母,此时不哭的很难,所以哭并不是代表悲伤,只是一种感恩。
湖南结婚彩礼多少钱
虽说湖南常德有着很多少数民族,但总的来说,还是汉族居多,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如今,市区的结婚习俗已经和大多数城市差不多了。现如今,湖南常德市区结婚一般没有订婚之说,男女双方决定结婚,父母见面协商一下彩礼和婚期。在常德市区,人们也不是很注重彩礼的多少,一般都是看双方的情况协商,有只给几千的,也有给几万的。要嫁常德的妹子要理解一下哦,实在不行可以双方好好商量。
首先,要看个人能力以及家庭条件来给,其实也只是个形式,给多给少都是心意,不需要碍于面子而强迫自己,是没有那个必要的。
其次,湖南结婚彩礼一般多少钱,其实各地在给彩礼的数字上,给的都是个吉利数,比如666,、888等讨喜的数字,比较都忌讳带4的数字,或者有的还给很有意义的彩礼数,根据每个人当地的习俗来给。
然后,湖南地区对给结婚彩礼的方式和其他地方给的方式都差不多,一般的家庭选择直接给现金,如果家庭经济条件是很好的会选择给支票,但是也有的家庭会选择购置结婚家具送给对方,这就要看每个人的家庭了。
猜你喜欢:
1. 全国各省彩礼排行榜2017
2. 中国传统婚礼习俗有哪些
3. 中国茶与婚礼的礼仪
4. 中国传统结婚的礼仪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