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礼习俗中送嫁妆有哪些讲究
嫁妆是指父母给女儿出嫁的物品,也是新娘给婆家的钱财和物品,把全部的嫁妆,装在箱子里,抬到新郎家。
送嫁妆有哪些讲究:
1.男方家要迎以鼓乐,"送嫁装"是非常谨慎的,如果是有钱人家嫁女儿,正好可以趁着"送嫁装"的机会来夸口富饶,有的人还会陪送土地和店铺,陪送土地的办法,是由几个人抬着几块土坯。
2.如果送店铺的话,就是把店铺的招牌拿下来,一起抬到男方家。男方收到这些嫁装以后,新郎还要去女家"谢妆"。谢妆还要行叩首礼,磕完之后就回家。
3.要在送嫁妆的每一个箱子的四角上放上一个红包,有的人会包铜元,也有人包角票的,这也是根据当地的风俗习惯来决定的。
4.要准备两个红色桶,也叫子孙桶,桶外面用大红布包裹,桶里面放8样物品。比如红花生,红枣,桂圆,五个红鸭蛋等。另外一个桶装满米,在上面放一些红枣,桂圆等。两个桶上面都要放柏树枝还有红喜字。
5.红色脸盆,盆中要放新娘帮公公,婆婆买的皮鞋和袜子还有帽子两个人各一份。鞋子里面还要放袜子,花生等。
6.床上用品准备2套,一般都是传统的红色被子。代表喜庆。
女方送嫁妆禁忌:
1.在婚礼的前一天,双方的两家大人不能见面,所以在送嫁妆的时候女方不宜派新娘的直系成年亲属同行。
2.女方还要叫一个和自己关系比较近的男童手执陪嫁箱子的钥匙前往,现在一般都只要一起前往就可以了,也叫“押嫁妆”。
3.所有陪嫁的东西还有送嫁妆用的车辆都要用系红绸布。
4.送嫁妆的人数,车辆最好为双数,也表示成双成对的意思。
5.男方还要给所有送嫁妆的人喜糖,还有喜钱,给押嫁妆男童的喜钱应该要多些。
6.陪嫁的物品不能送床,锅,还有钟,这些都是不吉利的。
7.可以送一些被褥,脸盆,镜子等,但是最好是双数,好事成双。
70、80、90年代的结婚三大件分别都是什么?
要说起7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结婚的时候这三大件儿都有哪些,这让我回想起来父母那一辈的一些事情,当然他们结婚的时候我并没有参与,但是在我长大以后,父母有意无意当中也提及了很多次,他们结婚时的那些事情,其中就包括结婚的三大件儿是什么。
首先来说在70年代的时候想要结婚,需要准备的三大件儿,主要是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其实这三大件还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你从这三大件儿的用途来看,就知道父母那一辈的人是多么的务实,自行车是为了上下班使用,这样可以让自己去工作不迟到,下班也可以很快到家。
手表是可以让自己准时上班下班,让自己非常有时间观念,缝纫机就更不用说了,这是对家庭非常有帮助的一件设备,因为家里面的衣服,裤子,被子,褥子等等,很多都需要缝缝补补,甚至在过去那个年代,买衣服不方便都是有自己做衣服,所以缝纫机绝对是非常有实用价值的一个大件儿。
再来说说80年代结婚的人三大件儿是哪些,说到这我就想起了我的叔叔阿姨们,他们结婚时需要的三大件儿,就更加先进了,那就是冰箱,电视和洗衣机,这三大件儿也能体现出了人类的进步,都可以优化人类的生活的设备。
到了90年代的时候结婚的人,让我想起了我的哥哥姐姐们,他们结婚时的三大件儿就比较丰富了,根据每个人喜欢的不同,所以选择也会不同,通常是彩电,录像机摩托车,洗衣机还有金首饰任意选三种。
时光荏苒来看看结婚嫁妆变化
结婚嫁妆变化,从最经典的结婚三大件,到如今车子房子成为关注的焦点,让人不禁好奇,在四十年的时间里,结婚嫁妆变化是如何演变和发展的。
结婚嫁妆变化1.七十年代
七十年代的经济状况并不景气,那时候的爱情却显得更为忠贞,夫妻之间相濡以沫,见证着点滴平凡的幸福。那时候,能有手表、自行车、缝纫机这三件,就是最让人羡慕的结婚嫁妆了。这经典的三件套,也成为了最具代表性的嫁妆,给我们留下了那个时代最纯真美好的回忆。
结婚嫁妆变化2.八十年代
说起八十年代的嫁妆,那就是“三大件”,相信很多中老年朋友都会对那段逝去的岁月记忆犹新。那时候正值改革开放的初期,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在七十年代让人引以为傲的三件套已经变得很普通,“三大件”即冰箱、彩电、洗衣机,才是八十年代最豪华的嫁妆。
结婚嫁妆变化3.九十年代
九十年代,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嫁妆也在升级。结婚嫁妆已经告别了冰箱、彩电、洗衣机这些最基础的家用电器,影碟机、音响等丰富生活的家电也逐渐加入了九十年代结婚嫁妆的队伍。
结婚嫁妆变化4.二十一世纪
当时光迈入二十一世纪,家庭的消费观念也向科技化和高消费埋进。被说的最多的恐怕就是“房子、车子、票子”,房子尤为看重。但面对居高不下的房价,我们是否也该转变一下消费观念呢?其实,一些生活小家电或者必需品也能成为不错的嫁妆,能满足生活的需要,也不会给生活造成太大的压力,例如全智能洗衣机、挂烫机、智能吸尘器等等能辅助妻子打扫家务的电器,就是不错的选择。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