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出嫁必看的画是什么?
嫁妆画。
中国上升到国家层面的性教育始于东汉建初四年(公元79年)。当时,光武皇帝刘秀主持召开了一次全国规模的经学学术会议,制定了有关经学各个问题的标准答案,并由班固将之整理编撰为《白虎通》(全称为《白虎通德论》)一书。
相关信息:
书中除明确规定贵族子弟在“辟雍”学宫必须学习礼仪、音乐、舞蹈、诵诗、写作、射箭、骑马、驾马车等课程外,还要接受性教育。
由于性教育是一种避不开,又不能大张旗鼓进行的特殊教育,所以古人想出了不少“照猫画虎”的速成办法。“嫁妆画”就是其中之一。“嫁妆画”最早见于先秦墓葬中,汉砖也有大量表现,其实物的制作,一直延续到民国初年。“嫁妆画”通常是一卷8张12张图画。女儿出嫁前,父母都得买上一两卷,作为嫁妆。
中国封建社会里女子出嫁的“嫁妆画”是什么?又是吗内容?
中国古代的性教育:新婚之夜的“嫁妆画
在中国历史上,对性教育有正式记载的始于汉代。
东汉建初四年(公元79年),朝廷组织了一次全国性的经学讨论会,由皇帝亲自主持,这个会议的记录以后由班固整理编辑成《白虎通德论》,简称《白虎通》,这是当时官方对经学的标准答案,对后世影响很大。可是,就是这么一部官方的极为“正统”的书,却对性问题予以很大重视,甚至讨论了应该和未满50岁的妾性交几次这样的细节。《白虎通》还有一节专门讨论“辟雍”。“辟雍”是古代的一种学宫,男性贵族子弟在里面学习作为一个贵族所需要的各种技艺、如礼仪、音乐、舞蹈、诵诗、写作、射箭、骑马、驾车等,在课程中居然还有性教育。贵族子弟从10岁开始就要寄宿于城内的“小学”,至15岁时进入郊外的“辟雍”,换言之,他们从10岁“出就外傅”至20岁行冠礼表示成年,中间要有10年离家在外过集体生活。
那么,为什么性教育要在学校进行而不能在家中进行呢?从《白虎通》看来,这个问题在那次御前会议上也被提出来了,《白虎通》记录下来的解释是:
父所以不自教子何?为渫渎也。又授之道当极说明阴阳夫妻变化之事,不可父子相教也。
以上这段话里所说的“授之道当极说明阴阳夫妻变化之事”,这就是性教育,在东汉就把这个内容作为贵族子弟学校的必修课了,可见那时人们的性观念(包括统治阶级的观念)还是相当开明,对研究性问题相当重视。当然,从今天的观点看来,性教育不能父子相授,则未必。
那时的贵族子弟,15岁进“辟雍”,20岁毕业,这中间有性教育,似乎可以和今日的中学生青春期性教育相媲美,不过前者是为少数人服务的,后者是为多数人服务的,如此而已。
在中国古代,广大民众有没有性教育呢?当然有,不过没有那么系统、全面,而多用“形象化教具”,进行“暗示引导”的教育方式。“嫁妆画”和“压箱底”就是其中主要的两种。
古代出嫁必看的画
必看的是:古代“教育春画”—嫁妆画。
“嫁妆画”的来源,其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曾在先秦人物的墓葬之中是发现过此“画册”,直到民国时期都有沿用这种“教育”的方式。此画是主要是用在女儿出嫁之前,父母给女儿必须准备的“嫁妆”,目的就是为了让女儿嫁到夫家之后能够了解“男女交--合”方面的一些常识,因此才被叫做是“嫁妆画”。
这种“画”一般为12张左右,每一张上面都画有男女房事之间不同的“招式”和“技巧”,和古代时期的春宫图、春宵秘戏图还有熙陵幸小周后图等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嫁妆画”主要是用于“教育”。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